[轉載]
無論春夏秋冬或流汗多寡,運動服裝的”舒適性的穿著系統comfort layering system”裡,汗水管理層(baselayer)可說是最重要的一層。因為直接接觸皮膚,也影響微氣候的溫溼度,直接關乎”舒不舒服”。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客戶,採用AATCC TM-195 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標準,以”濕度管理試驗(moisture management test,MMT)”作為底層衣的規範。
本篇就來解析一下MMT試驗方法的精神:
1. MMT特別重視單向導濕(one-way moisture transportation),所以會分別量測織物的裡側(top)與外側(bottom),對水分的濕潤與蕊吸現象。
2. 織物外側(bottom)的水分吸收速率(Absorption Rate)
單位時間吸了多少水,意思是吸水吸多快。
3. 織物外側(bottom)的水分擴散速率(Spreading Speed)
單位時間水分擴散了多少距離,意思是wicking 擴散有多快。
4. 單向導濕指數(Accumulative One-way Transport Capability,AOTI)
AOTI是MMT試驗中最具有指標意涵的數據,代表織物的外側與裡側的水分擴散面積比。如果是單向導濕效果優良的布料,流汗後,織物會將汗水由裡側導向外側,皮膚保持乾爽,避免布料濕潤後吸附在身上所產生的”濕黏感”,而汗水會暫存於外側,再透過蒸發將體熱逸散。由於單向導濕效果越優良的布料,在流汗瞬間越可立即將汗水由裡側傳導至外側,所以,裡側的水分擴散面積會很小,外側對水分的擴散面積會很大。因此,「外側:內側」的水分擴散面積比越大,代表單向導濕效果越好,越能保持流汗時皮膚的乾爽!
5. 綜合濕度管理性能(Overall Moisture Management Capacity,OMMC)
最後,MMT試驗有一項綜合指標 - OMMC,採計上述的50%單向導濕指數+25%外側水分吸收速率+25%外側水分擴散速率,再區分為5個等級,5級為最優,1級為最差。
由上內容可知,濕度管理層(baselayer的設計),十分重視單向導濕(乾爽)及快乾(涼得快)。至於如何控制織物對水分的單向導濕?是有方法的,敬請期待下回分解喔